生态共读|《森林如何思考》摘2
第二章 摘录续
1.科学和技术研究(STS)通过一种使“行动性”和“再现/表征”等概念未经检验的还原主义形式,将非人类和人类带入了同一个分析框架之中。因此,这些独特的人类实例,成为所有行动性和再现/表征的替身。结果导致了一种二元论形式,这种二元论形式使人类和非人类都获得了与事物相似的属性和与人类相似的属性的混合(参见第一章)。
2.借用皮尔士的术语来说,这些特征只捕捉到了所谓的第二性,即所讨论实体(substance)的现实性或粗略的事实性(参见第一章)——因为任何事物都可能潜在地抵抗再现或被再现——而这只是恢复了科学和技术研究(STS)试图克服的质料/意义的区分。我们仍然首鼠两端,一边是质料(现在作为受动者[agentified]),另一边则是那些再现或错误再现事物的人们(现在他们对他们的全知[omniscience]的感知更为迟钝,确定性也更少),情况往往如此。
♥这里我理解的意思是,借用科技,人类用自己的符号分析框架来对待自己和非人类事物。导致二元论形式把相关属性也强加给了非人类。而且我们得到的特征也只是现实性的粗略的所谓第二性,对非人类的真正的实质性的感知,我们表现得更为迟钝。(♥后面所有心号都表示读者本人理解,各种局限下一定会有偏差,如果可以,恳请方家不吝赐教,感谢♥)
3.自我(而不是事物)有资格成为行动者。抵抗与行动性不同。(♥行动性强调非人类“自我”的主体地位,比抵抗包含更多更丰富更完整的内容)
4.自我是一种特定的关系性动态机制的产物,这种动态机制涉及不在场、未来和成长,以及能够混淆的能力(the ability for confusion)。这会随活的思想涌现,并且它对活的思想而言是独特的。
5.德斯科拉(Descola 2005)和维维罗斯·德·卡斯特罗(Viveiros de Castro1998)等学者目前正在将万物有灵论变成理论,万物有灵论与其早期的社会进化论甚或种族主义变体完全不同,它为批评西方机械论地再现“自然”提供了重要辅佐。然而身处“西方”的我们对再现自然这些批评方式,只是追问了其他人类是如何将非人类视为有灵的。在这方面,这些研究进路与诸如列维-布留尔(Lévy-Bruhls)的《土著如何思考》(How Natives Think)(1926年)等处理万物有灵论的经典研究方法别无二致。
6.在我看来,万物有灵论拥有某种关于世界属性的更深刻的认识,这就是为什么用它来思考,是超越人类之上的人类学的核心。它捕捉了生命之中涌出的灵性(animation),因此我的这部著作标题是“森林如何思考”。鲁纳人的万物有灵论源于与符号学自我作为诸多自我(semiotic selves qua selves)在其所有多样性中互动的需要。它奠基于一个本体论事实:超越人类之上,还存在诸多其他种类的思维自我(thinking selves)。
7.我当然承认那些我们称之为万物有灵论者的人们很可能将灵力(animacy)归于所有种类的存在物(例如石头),但根据本书列出的框架,我不会认为它们是活生生的自我。
8.我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关于自我的普遍性的主张。这种普遍性的主张——它不完全是一种民族志的主张,因为它不受民族志语境的限制,尽管它部分地以民族志的方式提出、探索和捍卫——就是,活生生的存在者就是自我的场所(loci)。我凭经验提出这个主张。它生发自我对于鲁纳人与非人类存在者之间关系的研究,而这些关系以民族志的方式显露出来。这些关系放大了世界的某些属性,这种放大会感染和影响我们关于世界的思考。
9.鲁纳人的万物有灵论是实用主义导向的。作为与森林存在者亲密接触(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吃掉它们的人,鲁纳人面临的挑战就是要找到进入这个庞大的诸多自我的生态系统的方法,以运用其中的丰饶性。这就需要我们适应我们与其他自我共有的意想不到的亲和力,同时认识到区分寓居森林的诸多种类的自我之间的差异。
10.视角性地看待事物的倾向,渗透到了阿维拉的日常生活中。例如,有一个神话解释亚马逊竹鼠(Amazon bamboo rat)为何发出如此响亮的叫声,讲的是这种生物曾经问过一根倒下的原木,从它的位置上看,女性生殖器长什么样。由于这些原木就在女性穿过花园时首选的道路上,因此竹鼠认为原木对于知道这一点会更有优势。原木指着竹鼠茂密的胡须回答说:“跟你的嘴一样。”听到这话,竹鼠回应道,“哦,别啊,”然后爆发出了淫荡的笑声,这笑声与竹鼠独特的响亮、悠长而又似乎无法控制的断奏声以及竹鼠的拟声名字gunguta有关。对阿维拉人来说,这段神话之中的幽默涉及的性暗示与视角主义逻辑一样多。
11.视角主义当然是一种历史偶然的审美取向——根据维维罗斯·德·卡斯特罗的观点,我们可能在这个意义上将其描述为“文化”——但它也是一种生态系统偶然的放大效应,为了以某种方式理解符号学自我,同时也承认他们与我们的连续性和差异。这是对处于诸多自我的生态系统之中的生存挑战的回应,这种诸多自我的生态系统的关系网络的延展,远远超出人类之上,它从与森林存在者的日常相互作用之中涌出。
12.要想了解食蚁兽如何吃蚂蚁,或如何制造会吓跑小鹦鹉的稻草人,或如何在不被鲶鱼识别的情况下捕捞鲶鱼等诸如此类的生态学挑战,就需要关注其他有机体的视角。这种关注来源于蚂蚁、小鹦鹉、长丝髯甲鲶鱼,以及“事实上构成雨林的所有其他生命形式都是自我”这个事实。他们是谁,以及他们是什么,彻彻底底都是他们所再现/表征和解释周遭世界的方式以及该世界中他者再现/表征他们的方式的产物。简而言之,他们是具有某个视角的自我。这就是使它们有灵的原因,这种灵性使世界充满魔力。
13.阿维拉的人们乐于找到一个包含多种视角的观点。一则阿维拉神话巧妙地捕捉到了视角主义美学的这一方面。神话开始于一名主人公在他房子的屋顶上修补屋顶。当一只食人美洲豹靠近他时,主人公向美洲豹喊道:“女婿,用根棍子戳进茅草,帮我找出茅草里的洞。”从屋内某人的优势视角,很容易发现茅草中的泄漏,因为阳光会穿透它们。然而,由于屋顶如此之高,从屋里的位置修补这些洞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屋顶上的人可以很容易地修补这些洞,但却看不到它们。因此,当一个人在修补屋顶时,他会要求屋子里面的人用一根棍子从洞里戳进去。这种方法的效果就是以特殊的方式对齐了内部视角和外部视角;只能从内部看到的东西突然变得对外部的人可见,通过将这两种视角视为更大事物的一部分,人们便可以开始做些事情了。因为主人公称呼美洲豹为女婿,并把美洲豹“看”成女婿,因此受到赞誉的美洲豹就会感到有义务履行这个角色的职责。美洲豹一进去,主人公就会关上门,房子的结构就突然变成了一个困住这只美洲豹的石头笼子。
视角主义立场当然是一种实用工具,就像那根用来连接内外视野的棍子一样,但它也提供了某种别的东西。
14.阿维拉人对这种意识之时刻的关注,是亚马逊多元自然视角主义(multi natural perspectivalism)的标志。当这种多元自然视角主义被视为对其萨满教成分更普遍的分析剃刀(a more generic analytic shorn)时,这种关注就消失了。
15.我认为在这个视角主义的神话情节中,主人公通过一个包围他们的优势,统一了这些不同的视角,捕捉、品味和提供了某些关于生命“本身”的东西。它捕捉到了一些关于森林思维逻辑的东西。在涌现而出的时刻,它捕捉到了这种活生生的逻辑的生命感。简而言之,它捕捉到了思考的感觉是什么样子的。
16.通过识别相似之处并系统地比较每只眼睛所见事物之间的差异,执行“双重描述”的大脑开始将这每一种输入解释为更高逻辑层面上包含更多事物的一部分。某种新奇之物涌现而出:对深度的感知(Bateson 2002:64-65)。
17.从世界上涌出的双重描述之中发展双重描述,使双重描述作为一种心灵的生成模式变得明显,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以在世界上行之有效的双重描述来思考会是什么感觉的附加体验。或者,借用本书的术语来说:跟随森林一道思考,使得我们能够看到我们是如何像森林一样思考的,这些方式揭示了活生生的思想本身的一些森林属性,以及我们如何经验这些属性。
18.活的思想
生命和思想不是不同的事物。思想如何通过与其他思想联结而成长,这在范畴上跟自我如何与他人相关联并无不同。自我是符号。生命就是思维。指号过程是活生生的。世界因此是有灵的。就像阿维拉的鲁纳人那样,他们进入了活生生的思想的复杂网络之中,并且试图利用这个活生生的思想的复杂网络之中的元素,他们被活的思想的逻辑所淹没,以至于他们关于生命的思想也开始实例化成了活的思想的某些独特性质。他们开始运用森林的思想来思考,而且有时他们在揭示思想本身的某些森林属性的方式之中,甚至经验到了自己正在与森林的思想一道思考。
19.认识活的思想以及它们所产生的诸多自我的生态系统,强调的是存在某种生命特有的东西:生命会思考;石头没有。
20.我们的目标是要理解生命和思想的某些特殊属性,当我们将人类和非人类及其相互作用按照质料性或者按照我们的诸多(通常是隐匿的)基于象征符号的语言的关系性假设理论化时,就模糊了这些属性。
21.。由于存在一层一层的活生生的再现/表征关系,土壤的差异可以对沉浸在复杂符号生态系统之中的植物造成不同影响。这些差异也可以对其他生命形式产生不同影响。指号过程显然涉及差异;通过捕捉世界上的差异,思想和生命得以成长。正确区分某些差异——狗需要能够区分山狮和鹿——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对于活的思想来说,差异并不是一切。
22.考察其他种类的自我寓居世界和使世界有灵的方式,鼓励我们重新思考我们建立在差异之上的关系性观念。
23.了解混淆(或遗忘、或无区分[indifference])在活生生的思想之中所起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发展出一种超越人类之上的人类学,这种超越人类之上的人类学可以考察生命和思维之中核心的、并不由差异量(quanta ofdifference)构成的许多种动力机制。
(注:个人理解难免有局限,摘录容易断章取义,
建议看原书整体内容)